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20章
搖搖頭不再多想,易言取過爺爺剛才送過來的最近數(shù)百年收藏的典籍,按著它們所屬的門派整齊地放好。對于最近幾百年新出現(xiàn)的門派,易言也照著其它門派的樣子在后面一一加上:形意、八極、九華、八卦......…
將各門派典籍一一整理好,擺放整齊后,易言這才又來到了刀架旁。深深吸了一口氣,平復下即將看到一本真正武修功法的激動心情,易言的雙手穿過辟塵陣,輕輕的捧起了這本《七殺訣》。
《七殺訣》給了易言很大的啟發(fā),可以說在易言的面前打開了修真路上一扇新的大門。
雖然《七殺訣》只能算是一本入門級的武修功法,但易言根據(jù)其中透露出的信息,再加上在空間通道所了解到的資料,還是大致推測出了武修者的基本特點。
跟普通的修真者不一樣,武修者在金丹期之前,重點修煉肉體和體內(nèi)真氣。打通人體最為重要的任督二脈,在體內(nèi)形成大周天循環(huán)后,就進入了先天境界。而先天境界的頂峰,正是武林傳說中的無招勝有招的境界。所謂的“無招勝有招”,并不是說完全沒有招式,而是對天地自然的感悟達到了一定境界,招式已經(jīng)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,一舉手一投足間,無不蘊含著天地至理。
修真者領悟天地自然,是為了提高心神境界,拓展自己所能控制的真元力總量,進而提升修為。而武修者,則完全是為了更好地發(fā)揮出招式的威力。
武修者體內(nèi)的真元力是由武者的真氣進化而來,武者的真氣大多是在體內(nèi)運行,只有極少數(shù)武功才能外放攻擊,成為武修者之后,雖然真元力可以外放,獲得了遠程攻擊的能力。但相對于這種陌生的能量使用方式,武修者們更習慣已經(jīng)變成本能的近身戰(zhàn)斗。所以,絕大多數(shù)武修者,直接就把遠程攻擊這種在他們看來極為浪費能量的戰(zhàn)斗方式摒棄了,選擇了更容易控制,也更節(jié)省能量的近身戰(zhàn),這在外界之人看來,就成了武修者沒有遠程攻擊能力的有效佐證。
另一點重要的區(qū)別,在于不同境界使用同一招式的威力。隨著對天地自然領悟的提高,同樣的招式在武修者手中發(fā)揮的威力越來越大。普通修真者雖然也大多會一些攻擊法訣,但需要達到相應的境界后才有足夠的真元力支持法訣的使用,同時法訣的威力大都是固定不變的。在這一點上,遠不如武修者靈活。
武者達到先天境界的頂峰后,體內(nèi)的真氣極為龐大,慢慢地開始固化。當體內(nèi)真氣完全在丹田處凝結,形成金丹,才算正式邁入了修真者的行列。之后雖然同其它修真者一樣修習元嬰,但元嬰的存在對于他們來講,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證他們戰(zhàn)斗的時間更長,能通過調(diào)用更多的真元力發(fā)揮出招式更強的威力而已,他們最根本的倚仗還是強悍的近身戰(zhàn)斗。
以易言如今的境界,《七殺訣》記載的功法對他來說并不復雜,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完全學會了。放下手中的小冊子,易言并沒有馬上練習,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石壁上的書架。能夠收藏在這里的,莫不是各派精華,其珍貴程度雖然無法跟《七殺訣》相比,但千錘百煉的招式以及對真氣的精妙運用還是很值得借鑒的。
從最左邊的少林武學開始,易言一本本地翻看了下去。世俗界的武功并不需要仔細琢磨,易言只是靈識一掃就可以完全記住。他在這里能呆的時間不過三年而已,相對于這里收藏的近千秘籍,實在是太過短暫。不過,以易言的境界,即便只是粗粗地翻看,其中的精髓也可以一眼看穿。
此后的日子,易言不停地在取過一本秘籍,翻閱過后再換下一本的循環(huán)之中度過。
當一個人專注于某事的時候,時間總是會過得很快,易言自己都不知道進入秘洞已經(jīng)多久了。只是在每次洞口打開時,暫時擱下手中的秘籍,到門口把爺爺易釗送過來的干糧和清水取過來,畢竟,如果易釗下一次來送食水時發(fā)現(xiàn)上次送的東西還在,肯定會有所懷疑。只是,沉迷于各種各樣的招式中,易言實在顧不得吃東西喝水了,每次都把食水隨手丟在洞口附近的角落里。所幸易釗從不在此處停留,更沒有進來過,才沒有發(fā)現(xiàn)這個秘密。
將石壁上最后一本秘籍放下,易言輕輕地舒了一口氣:終于看完了。雖然這些招式都已經(jīng)理解,但要將它們?nèi)啃逕掞@然是沒必要的,易言有一個新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