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9章
銀子看上去只有十兩,可別小瞧了。在康熙年間,一兩白銀大約可換一千至一千五百文方孔銅錢,一文銅子大約值現(xiàn)代的兩毛錢。也就是說,如果兩毛錢可以買一個包子(在大清朝是完全可實現(xiàn)的),那一兩銀子至少可買一千個包子。再換句話說,市肆上換一石米需要一兩紋銀,所謂一石米等于一百升,一升重約一斤八兩,一石米就是一百八十斤大米。
十兩銀子等于一千八百斤大米,而且是上等白大米。
敢情我就扛著一千八百斤大米在路上走呢,夠平常老百姓家吃上兩年口糧。
阿瑪既讓我不失氣度,以我對氣度的理解,還停留在穿金戴銀之層面。但我不是那么膚淺的姑娘,除了穿金戴銀,還預(yù)備了一身經(jīng)過我精心設(shè)計的衣裳。
其實也沒多大的變化,只是把套在外邊袍子的袖口減短了些,然后將內(nèi)襯衣袖略略加長,蓋住小半手背,鑲以紅綠藍(lán)相間的花邊,再繡上牡丹花雀鳥獸折枝紋??偠灾?,與還珠格格里面夏紫薇在宮外的裝扮類似,但在當(dāng)時的大清朝,確是萬萬沒有的。
不止衣衫,襟前要掛香牌,腰側(cè)要垂有香串、荷包、玉佩,一面為著壓裙幅,一面為著好看,也算是一種風(fēng)尚。手上鐲子、耳上明月珰、鬢上金銀朱釵,再加上荷包里放的銀牙簽、脂膏、碎銀子…若不是我平素吃得好,扛得半日,非得腰酸背疼不可。所以我一直納悶,那鈕鈷祿小曼任何時候都一身嚴(yán)謹(jǐn),打扮上從不松懈,怎么就沒被壓駝背,反而越長越纖細(xì)高挑了…
坐了馬車到郊外,小廝嬤嬤都守在庫布場外頭,只愛蓮隨我入樓里。樓有四層,圍成一個回字,中間是籃球場大小的天井,搭著木臺子。樓上樓下人來人往,卻并不喧嘩,迎客的小廝幫傭穿戴都很齊整,殷勤而不諂媚。
小曼聞見稟告,親自來迎我,引著往二樓走,笑道:“位置一直幫你留著,離臺子近,視野也好,想吃什么盡管問小廝要,都算我哥頭上。”我笑道:“替我謝謝你哥。”小曼的笑容親近貼心,爽朗道:“呆會他過來,你自己跟他說便是了?!?/p>
我的桌位擺在憑欄窗前,兩側(cè)設(shè)有屏風(fēng),地兒也寬敞,往底下一望,正對庫布臺,可見是用了心為我安排的。小曼事多,說笑幾句就去了。
不時便有小廝端了酒菜點心和燒酒之類呈上,我畢竟是文明人,主觀意識上是人人平等的,便讓愛蓮坐在我對面,順便幫她倒酒夾菜不在話下。
過了半刻鐘,絡(luò)繹有閨閣小姐王府格格過來與我閑話,有的我認(rèn)識,有的也不認(rèn)識,一聽名頭,都是什么烏拉那拉氏、赫舍里氏、富察氏、葉赫那拉氏或裕親王府上的、三阿哥府上的、四阿哥府上的…我也不敢怠慢,免不得強(qiáng)打起精神與人周旋。
一時樓下喧聲頓起,人潮攢動,隔壁有聲嘖嘖道:“瞧見了嗎?宮里的阿哥都來了,鈕鈷祿氏的面子可真夠大?!?/p>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