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十一章 古代的社會環(huán)境之一
李咎帶著幺娘在旅館住了幾天,每天都點上一壺最好的酒在角落坐一整天,聽聽外面的事情。
青山縣是個富庶安寧的縣城,當(dāng)?shù)厥a(chǎn)粳米,又有好水好山,養(yǎng)得好雞鴨鵝,再加上江河海鮮,堪稱魚米之鄉(xiāng)。
當(dāng)?shù)厝饲橐策€算淳樸,幾無匪患。當(dāng)然,天下承平不久,土地兼并才將將有了一點點苗頭,正是耕者有其田的時候。有田地可以伺候,自然盜匪就少了許多,偶有些打家劫舍、拐賣人口的,也是零星散見罷了。
此地的商業(yè)也較為發(fā)達(dá),絲綢、瓷器、南北貨有許多車隊在青山縣治下的何家渡轉(zhuǎn)運(yùn),因此商旅也頗為興盛。
李咎對這里很滿意,他決定現(xiàn)在這里安頓下來,先扎個根再說。
扎根就是安家、置產(chǎn),李咎對當(dāng)?shù)匚飪r沒什么感知,問了幺娘,幺娘也不知道城里的情形,只知道她們村里上好的水田是四兩銀子一畝,粳米八錢銀子一石,好田精心伺候一年產(chǎn)稻谷兩石半有余,下等田就很薄了。
現(xiàn)在朝廷對種田的收稅是十五稅一,算上其他各種雜七雜八的稅賦徭役等,農(nóng)民約莫要交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。若是自家種的田,自己可以收獲七八成,但若是租地主的田,就要再交三四成租子。秀才可以減免賦稅,舉人可以免除賦稅,一旦考了秀才舉人,就會有人出錢將自己的田掛在他名下。因此江南人人都想考科舉,文風(fēng)最盛。
李咎總結(jié)完小姑娘的話,想想現(xiàn)在的畝產(chǎn)和稅賦,嘆道:“苦還是農(nóng)民苦,一年到頭忙忙碌碌,大約也只能混個溫飽,一旦遇著天災(zāi)人禍就會家破人亡。”
嘆息完了,李咎又問幺娘:“你說你是余家婆子買回去的,你家為什么賣你???也是吃不上飯了么?”
幺娘搖搖頭:“我娘生了弟弟,怕我和妹妹要嫁妝,就把我們賣了?!?/p>
“你還有妹妹?也被賣到余家了么?”
幺娘繼續(xù)搖頭:“聽人牙子說賣到窯子里去了。什么是窯子呀?我問我娘,我娘打我,說我不干凈?!?/p>
李咎挑挑眉:“不是好地方。以后有機(jī)會打聽到你妹妹的信兒,我給你買回來,姐妹團(tuán)聚。”
幺娘露出悵惘的神情來:“可是我們既沒有名字,也沒有姓,也不知道賣到了哪里,該如何打聽呢?”
李咎下意識地想安撫安撫她,手伸到一半又縮了回去:“有緣會再見的。對了,我叫了幾個幫閑打聽牙行的事,明天要出去買宅子買地,你一個人留在旅館我不放心。你換男裝和我一起出去吧?”
幺娘的頭發(fā)長出來毛茸茸的一層,配上她看著只有七八歲的臉,說是剛留頭發(fā)的小男孩兒也說的過去,并不突兀。
幺娘還沒在城里逛過,這幾天悶在旅館光顧著改衣服了,對外面也好奇得很,忙“噯”地一聲答應(yīng)下來,又說:“老爺,您的衣服我補(bǔ)好了,您看看合身不合身?還有啊,天氣一天冷過一天,老爺?shù)亩b還不夠穿呢,正好啊,明天老爺拿幾匹布來,我給老爺做幾身衣服好不好?”
李咎幾次三番讓她改口叫自己“哥”,沒啥用,幺娘固執(zhí)地要這么叫,李咎也就隨她去了。
這幾日李咎讓幺娘把自己穿的衣服改到合身,也不知道她怎么做的,不動剪子就把長長的衣袖衣擺都卷好了,肥肥的腰身也都掖住了。改完一上身,除了有點兒腫倒也沒別的問題。幺娘還說等自己長大點兒還能穿,這么大的一身衣服她能穿十年八年。
幺娘干活兒很快,兩天功夫她就把自己的衣服改完了,又把李咎的幾件衣服拿來改了改針腳。用她的話說:“也不知道是哪來的做工,一點兒也不好,還有這衣袖、身量也太小了,會被人嘲笑的,白糟蹋了這么好的布。老爺,您看您買我就很值啊,我做衣服比這個好。雖然我不會繡花,但是我能學(xué)呀,這上面的花兒也不怎么樣?!?/p>
她一邊說還要一邊看李咎的顏色,唯恐哪個字說得不對,得罪了他去。
李咎無所謂得很,橫豎那幾件衣服都是從國風(fēng)服裝店拿的,都是機(jī)繡大貨,便宜得很,確實做工不咋地,比幺娘細(xì)細(xì)密密的手工差多了;版型兒就更差了,這時候的衣服講究禮服袖長能往上挽到胳膊肘,這叫“回肘”,一般日常穿的也要能挽到手腕,若是做到像現(xiàn)代時裝的樣子剛剛好覆蓋到手腕,再加上身圍也做的比較貼身,手捏著衣襟袖子就會縮上去,這就成了古代窮人的標(biāo)配“捉襟見肘”。
李咎知道這時候讓幺娘認(rèn)為“我也是有用的”是件好事,于是也由得她折騰。
畢竟才十三四歲,和自己的妹妹也差不離。
幺娘一邊叨叨一邊打個結(jié)收尾,然后興沖沖地用鐵熨斗裝上滾燙的水,把縫線熨平,齊活!李咎接過來穿上,分碼的大貨瞬間變成量身定制的高定,這姑娘確實有兩手。
幺娘見李咎露出滿意的表情,心里也高興,扭著手指蹦了兩下,說:“就差幾身出門穿的外衣啦。老爺放心,我一定給老爺做得漂漂亮亮的!”